“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及“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召开中期进展检查会议
发布时间:2018-10-19 作者:余同柱

10月1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的“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中期进展检查会议。

“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无锡中科光电等长期从事区域大气污染相关研究的优势单位,针对我国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气污染成因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以立体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为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立体观测设备并实现产业化。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提升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生消和传输过程的立体监测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中国舰船研究中心、北京环境监测中心、广州禾信、安徽宝龙等长期从事移动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优势单位,针对我国移动污染源排放监管中超细颗粒物、VOCs 等在线测量和机动车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的重大需求,以快速、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研发为核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系统,开展示范应用,将有力提升我国移动源排放在线监测技术水平。两个项目的顺利开展有望助力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查、传输监测技术的提升。

检查组专家听取了项目和课题负责人的中期进展汇报,针对项目及各课题并为项目及各课题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讨论后认为:“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是集研发、技术和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项目,各个课题对仪器的研发和理论已取得技术性成果,应进一步加强在应用试验方面的工作,使得研发的技术成果与实际相结合,建议:“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项目今后还要以环境监管需求为导向,加强实际应用测试实验,还应进一步凝练在观测设备研发、技术方法论等方面的突破和增量点,突出项目针对成渝复杂地形特点所采取的关键技术及取得的成效,强调天空地多平台一体化观测技术的优势体现,以及项目在成渝地区应用示范、地方环保支撑服务方面的创新亮点,加强在多手段、多平台技术手段一体化的有机融合等;“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则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强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总结,特别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指标性能对比;尽快开展多种VOCs测量仪器设备的综合比对测试,以及实际工况下的仪器测试与优化工作。同时,各课题不仅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还要注意加强课题组间的相互交流,做到精益求精,重视示范运行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会上,在与会专家指导下,各课题深入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技术系统对比测试和应用示范方案等问题。

由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院士、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刘建国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龚山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陈玖斌研究员、南开大学毛洪钧教授、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等组成的项目专家组、各课题负责人和部分课题成员出席了会议。

中期进展检查会议

与会专家

会议合影